張艷:10年“破壁”,12.5億的傾情守護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5-07-24 15:08:21
? 車窗外,烈日炙烤著大地。張艷獨自坐在方向盤后,淚水無聲滑落。一位孤兒單客戶因對過往服務不滿,將怨氣全部撒在了剛接手的她身上,初次登門就被抱怨了整整三個小時。委屈如潮水般涌上心頭,酸澀直沖眼眶。那一刻,她只需推開車門就能回家,但手指卻死死攥緊了鑰匙,“如果這次開門回家,明天就再也出不去了……” 她深吸一口氣,擦干眼淚,重新啟動引擎,堅定地駛向下一位孤兒單客戶。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平安人壽廈門分公司資深保險代理人張艷在多年前展業的真實切片,十年光陰,她用行動詮釋著保險從業者的堅韌與思考。
“換賽道就要全力以赴”
十年前,張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集美大學畢業的她,曾擁有國企市場部經理的光環,也在世界500強外資企業游刃有余。然而,看似光鮮的職業生涯下暗流涌動:國企僵化的晉升機制、外資企業的職業天花板,讓這位外鄉人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到真正的“靠山”。“女生的職業生涯很短暫,我不想浪費在無法創造真實價值的地方。”而她所在的國企傳統行業也正在走下坡路,晉升的天花板以及龐大機構的內耗,更讓她渴望一片能施展專業、惠及他人的天地。
一次保單回顧成為命運的轉折點。當她試圖解讀保單條款時,身邊所謂專業代理人卻語焉不詳。直到遇見已投身保險業的大學師姐,才清晰剖析了條款細節。張艷敏銳捕捉到行業的巨大缺口:“保險市場需要真正的專業人才!”
深思熟慮后,張艷決定搏一搏。2015年8月,她放棄了國企年終獎,告別舒適區,加入平安人壽。“人生如馬拉松,換賽道就要全力以赴。”
然而,現實的落差遠超預期:從被簇擁的經理,到需要“求人”的代理人;從恒溫辦公室,到烈日下頻頻吃閉門羹……“在地下車庫痛哭時,她突然清醒:客戶拒絕的不是我,而是對行業積弊的失望,我必須用專業重建信任。”
“買保險,我只選張艷”
只有專業才能獲得尊重!為贏得信任,張艷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平安人壽的培訓體系是根基,從保險基礎到合規細則,從市場動向到政策解讀,她穩扎穩打。而她的視野不止于此:她穿梭于互聯網知識海洋,探索保險與其他金融領域的交叉,報讀廈門大學法稅等高含金量課程,接連拿下 CPPA 養老規劃師、健康管理師(三級)、REP 國際理財規劃師、CFRA 認證財富風險管理師等認證,只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在平安人壽的托舉下,她步入學術高地,參與中國平安與清華大學合作的健康財富管理課程,與頂尖學者楊燕綏、孫博教授面對面交流。楊燕綏教授的授課醍醐灌頂,震撼心靈,孫博教授的“道比術更重要”的箴言,更是成為她前行的燈塔。在知識養分的滋養下,她逐漸成長為行業佼佼者。
她的專業,不僅體現在知識儲備上,更體現在對客戶的深度洞察中。她不再像初入行時急于推銷產品,而是先與客戶建立信任,深入了解家庭結構、財富目標、風險偏好,再量身定制方案。面對高凈值客戶,她深知保險只是他們資產配置的拼圖之一,于是依托平安集團資源,為客戶鏈接更多高端增值服務。
付出終獲回報,張艷的專業能力贏得廣泛認可,如今,她的客戶保單累計達1759件,這是一些普通業務員20年都無法企及的件數。她的客戶群體也日益多元化,覆蓋辦公室白領、大中小學教師、企業家、資深職場人士以及專業人士等眾多領域。
與此同時,曾經的孤兒單客戶,態度也悄然發生了轉變。那位昔日的抱怨者,如今成了她的鐵桿支持者。十年間,她心無芥蒂,默默守護:保單周年提醒、逢年過節問候……卻始終只字不提簽單。當客戶主動讓子女在她這里配置全套保障,將她推薦給朋友,并由衷道出那句“在廈門買保險,我只認張艷”時,所有過往的委屈,都在這一刻化作了價值的甘泉。
有人歡喜有人憂的理賠
理賠是保險價值的試金石,張艷用兩個重疾理賠案例揭示了保險行業的雙面鏡。
一位大學校友最初婉拒保障建議。一年后因親戚頻繁推銷,他主動找到更信任的張艷配置保單。兩年后其妻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張艷迅速協助理賠。30余萬元賠款到賬時,客戶震驚致電:“你們賠錯了!手術費才3萬!”得知是重疾險契約的兌現后,電話那端的聲音哽咽了——這筆“意外之財”,解了他們置換蝸居十余年小屋的燃眉之急。
另一個案例則令人扼腕:一位年輕客戶投保前有既往病史,核保后相關重疾被責任除外。不幸的是,三年后該客戶罹患癌癥。因責任免除條款,此次疾病不屬于賠付范圍。客戶追悔莫及。他痛徹感嘆:“不要僥幸,健康險投保是有‘健康門檻’的,并非有錢即可得。趁年輕、趁健康,才是投保的黃金窗口期。”
同樣遭遇癌癥,兩個家庭因對保險理解的認知差異走向不同結局。從業10年的她至今已經協助客戶辦理近196.7萬理賠款,每辦理一筆,幾乎每一位客戶都會感嘆,“當初再多買一點就好了!”她也從中洞察出行業癥結:人性中的僥幸心理與認知偏差,常使客戶忽視健康告知的嚴謹性,又在風險降臨時對保障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這理想與現實的鴻溝,正是行業信任危機的根源之一。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站在十年里程碑上,張艷的目光超越個人業績,敏銳洞察著行業的深刻變局。
隨著經濟下行、低利率時代來臨,張艷建議,資金規劃要與家庭的財務周期、人生周期相匹配,以降低不確定性,并借力實力雄厚的大型專業機構,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這也正體現了保險的核心價值:通過轉嫁不確定風險和規劃確定風險構筑家庭安全屏障。
政策的收緊是另一重挑戰。“報行合一”在她看來是“雙刃劍”:報行合一短期會帶來陣痛,但長期利好行業健康發展,能淘汰粗放經營,倒逼專業升級。“未來的市場必然屬于能解決客戶深層需求的精英代理人。”
面對壓力,張艷謀定而后動。平安人壽是她堅實的后盾,其高效協作的內外勤團隊為她遮風擋雨。但她深知,要在市場中突圍,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去拓展。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埋頭苦干時,更要抬頭看路。”短視頻平臺上涌現的全球資產配置專家讓她既感危機,也看到了提升的方向。她深知,保險的核心價值是保障。她洞察到時代的脈搏: 60后、70后亟需更加穩妥的保險保障”;80后、90后則面臨著夯實家庭保障與儲備養老金的雙重挑戰——這不僅是保單,更是每個家庭抵御風險、安頓未來的基石。
她更深切地期望,國家能加大力度普及保險知識,破除大眾對保險根深蒂固的誤解,讓商業保險的價值被真正看見和重視。唯有如此, 才能讓從業者的專業與汗水贏得應有的尊重,而非“流汗又流淚”;最終,讓保險回歸其最本真的角色——千家萬戶風險生活的堅定守護者。
相關話題
- ·張艷:10年“破壁”,12.5億的傾情守護2025-07-24